Loading... # 创伤的代际传递 > 创伤性事件的影响不会终止于亲身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当事人, 也会波及到当事人的后代。 仔细回想这一代90后或者是00后的成长,你会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这一代的父母,大多多少秉承着棍棒出孝子的想法。尽管这些父母们也会买来育儿书,知道“治水,要靠疏通”这样基本的道理,但这很难改变某些根植于心中,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想法。 中国人的代际创伤因为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呈现出一种普遍性。比如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大多是60后或70后,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经历饥荒,所以无意识地投射恐慌和节俭来缓解恐惧;或多或少经历文革、六四,才无意识的要求绝对服从来反射当年权力的绝对统一;他们自己或者身边有人通过读书提升自己,通过病态的奋斗逃脱贫困陷阱,所以他们今天会更加苛刻的要求成绩或者是奋斗的态度。 *美国经济学家拉格纳·纳克斯认为,“穷国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它们穷”*。 我们之所以会痛苦,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痛苦。而这样一个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课题,最为基本的特征是:它不会终止于亲身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当事人。 > 创伤性事件的影响不会终止于亲身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当事人, 也会波及到处于该环境中的重要他人(Dekel & Goldblatt, 2008)。与创伤传递相关的术语有很多, 如替代创伤(vicarious tuaumatization), 二次创伤 (secondary tuaumatization), 跨代创伤 (cross-generational tuaumatization)等。侧重于代际之间, 特别是从父母到子女的传递过程, 曾被形容为跨代(trans-generational/cross-generational)传递、 代际间 (inter-generational) 传递或多代 (multigenerational)传递(Kellermann, 2001a)。 他们把自己的痛苦无意识地传递到了孩子身上,并且觉得这是成长里最关键的一环,这种理所当然的思维,反倒成为这种痛苦传递的助推剂。 **PTSD:一种创伤性事件导致的精神疾病** > PTSD是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的缩写,也即中文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尽管其诊断标准及定义有所出入,但通常而言,它指的是在一次创伤性事件后发生的精神疾病,往往被归在焦虑相关精神疾病的大类中。 以下是业界最权威的美国精神医学协会《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中,PTSD的诊断标准。 **患者必须有和创伤性事件接触的历史;** **并且出现以下几种症状群:** - 入侵性思绪。 - 回避性症状。PTSD患者会尽力避开一切与引起他们PTSD的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因素:类似的环境,当时也在现场的人,等等。 - 情绪以及思维的负面变化;PTSD患者常会情绪不佳,认知能力也有所下降。 - 唤起状态与反应度的变化。PTSD患者长期处于高度“唤起”的状态。 ## 影响创伤代际传递的因素 研究表明,创伤的代际传递主要是环境和基因的共同作用结果。 Rhee和 Waldman (2002)对 51对同卵双生子和寄养子女进行的研究,以及 Tuvblad,Narusyte,Grann,Sarnecki和 Lichtenstein (2011)对 2600对同卵双生子进行的研究发现基因因素在反社会行为的代际传递中占 41%和 61%的比率。同时,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Rosenthal (2011)发现在同是大屠杀幸存者孩子的同胞身上存在着特定的倾向,他们都具有更多的人际问题和更低的[自尊](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action-tag-tagname-%D7%D4%D7%F0.html)。尽管如此,也并不是所有创伤者的后代都以同样的形式同等程度地受到父母创伤的影响。创伤的代际传递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父母、个体自身和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的易感性上。这些因素既可以直接影响创伤的代际传递,也可以作为中介变量产生影响(Testa,Hoffman,& Livingston,2011)。 ## 创伤代际传递的解释模型 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通过父母受到创伤影响的具体生活细节,后代可以感受到创伤的传递,如体貌特征,父母向后代讲述受难过程中留下的疤痕;在后代人身上看到灾难中丧生亲人的身体特征,如蓝眼睛(Fromm,2006);在后代人身上回忆起战争中的经历,如条纹衣服、马丁靴 (Kellermann,2001a);听到后代唱起某首特殊意义的歌(Fromm,2006);或者幸存者看着后代的眼神、无言的眼泪和半夜的尖叫 ;以及和去世的亲人一样的名字等等,这些都足以勾起幸存者对创伤的回忆,激起他们各式各样的反应。而作为后代,也会慢慢在父辈的反应中习得家庭的某些规则和行为方式,意识到一些异样和秘密的存在。 从最近几年中国学者的研究来看,家庭方面的代际传递是任务的传递。 *[林瑶 1吴和鸣 1施琪嘉 2 《创伤的代际传递》](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11176)* ## 代际传递创伤的潜在影响 随着行为遗传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探讨 结合了生物学地因素更全面的阐释环境遗传交互作用对家庭暴力代际传承的影响。《Science》曾报道了 Capsi等的一项 大样本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儿童期受虐群体携带的 MAOA 基因低水平表达,成年后较容易出现暴力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 为,而 MAOA高活性能够缓冲儿童期受虐造成的损伤,减少反 社会行为或行为障碍的发生。从而提示受虐儿童在成年后出 现施暴行为的可能生物学原因。相继又有很多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其中,有一项对 803例儿童虐待的受害者和与之匹 配的对照组进行随访前瞻性研究,发现 MAOA基因的低水平表 达与儿童期遭受虐待或忽视共同作用导致暴力行为的循环, MAOA基因高水平表达则成为儿童期受虐导致暴力或反社会 行为的保护因子 。近期发表的研究发现遭受虐待的儿童有 连续遭受创伤事件的倾向,因此研究将儿童期受虐与其他创伤事件评分结合起来,并测定 MAOA基因多态性,最终发现,遭受虐待的儿童只有连续遭受中等水平创伤事件才出现攻击行为, 这一过程由 MAOA基因型调节,即受虐儿童连续遭受中等水平负性事件与 MAOA基因低水平表达共同导致攻击行为问题 。 与此同时,2018年7月17日《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以“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Genes in Saliva are linked to Childhood Stress”为题对创伤为什么可以长期的影响行为模式并持续传递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早期精神压力与疾病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想知道一个人是如何变成另外一个人的。”主要作者、神经外科研究员Ligia Papale介绍道,“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惊讶地观察到了压力儿童组与正常儿童组之间基因的差异。” ![][1] 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压力、强迫性事件会改变DNA甲基化水平。DNA的甲基化会引起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而在甲基化过程中,环境变化会刺激一种叫做甲基的特定分子附着到基因上的敏感位点。 *“DNA甲基化并不会改变你的DNA,但是DNA甲基化的存在与否却会改变你的DNA的使用方式,以及是否表达或表达多少基因。”——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神经外科教授Reid Alisch*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惊人的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甲基化和基因表达的差异持续存在。 “我们发现,大约10年后,我们的基因组中仍有一些标记,告诉我们这里有创伤。这种创伤可能会使这个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容易受到二次创伤甚至更糟的行为改变的影响。” ——Alisch。 ![][2] 从人类角度来讲,创伤的传递有着积极意义,在代际传递的过程中,创伤的传递有利于子女更好的生存。创伤者的后代可能获得了创伤后成长 (posttraumatic growth,PTG) (Tedeschi & Calhoun,1996),在与创伤性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体验到了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如习得了父母成功应对创伤的方式,变得更加独立自主,幽默智慧等等。创伤后个体也有着更好的自我恢复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涂阳军,郭永玉,2010)。 我个人认为,在人文主义已经彻底改变生活模式的今天,在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今天,家长更容易对孩子有更高的期待。父母的教育方法应当从指示更多的转换为引导。 了解家庭代际创伤,并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归咎于父母,而是更好的了解父母,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前提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实现了谁的理想。 参考文献: > [创伤的代际传递.pdf][3] > [儿童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的研究热点.pdf][4] > [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模型及干预.pdf][5] [1]: https://blog.uniartisan.com/usr/uploads/2020/02/2450690863.png [2]: https://blog.uniartisan.com/usr/uploads/2020/02/4066601017.png [3]: https://blog.uniartisan.com/usr/uploads/2020/02/3514128293.pdf [4]: https://blog.uniartisan.com/usr/uploads/2020/02/1826225586.pdf [5]: https://blog.uniartisan.com/usr/uploads/2020/02/822307270.pdf Last modification:February 6, 2020 © Allow specification reprint Support Appreciate the author AliPayWeChat Like 0 If you think my article is useful to you, please feel free to appreciate
One comment
70后有至少一半没有经历过文革好吧,还没有那么老好吧,76年wg结束,人对于自己5-6岁之前的记忆是模糊的,至少75年后出生的有记忆时已经没有挨饿的记忆了。